歡迎來到安徽作家網  |  設為首頁
安徽作家網

安徽省作協主辦

【新時代文學攀登計劃】(一)

發布時間:2023-06-09  來源:安徽作家網  作者:安徽作家網

    

編者按:中國作協推出“新時代文學攀登計劃”以來,省文聯指導部署,省作協積極組織,協調引導,搭建平臺,賦能皖軍文學精品生產,推動安徽文學高質量發展。本期《安徽作家》“攀登”欄目,刊發儲勁松、程保平的作品。





作品欣賞


江南逢陸龜蒙(外一篇)

儲勁松


去甪直保圣寺,原只為看古物館里那九尊唐代的塑壁羅漢,不期然在寺中一角遇見陸龜蒙。他當然是睡著的,黑甜酣夢已經做了十一個世紀,碑上苔痕斑斑,冢上綠草萋萋,祭臺上擺放著來訪者敬獻的鮮花和時令瓜果,園中他手所親植的古銀杏木葉蕭蕭下。來看他的人心里也是蕭蕭的,像地下埋著的,是從前零落的知己。他的棲息之地,原是保圣寺的別院白蓮寺,從前也是他的別業。寺和別業早就荒廢了,一些遺跡仍在,積淀著時間久遠的氣息。清秋的陽光照在上面,那氣息像蟲子一樣在光束里嚶嚶飛舞,能感覺到,似乎也聽得見看得見。

墓碑上以隸體寫著:唐賢甫里先生之墓。

在銀杏樹下歇腳,秋光朗朗,風來汗收,心間簡凈如一枚落葉。遠遠望見清風亭中,陸龜蒙塑像高古端肅,清正剛直之氣像紙上水墨自然散發,像太阿之劍光芒四掃,彌漫整個園子,拂著人的衣衫。想到鎮子入口處那一尊甪端石雕,身似麒麟,頭如雄獅,雙目精光如電射,獨角崢嶸堪作弓,殷勤守護著這個舊名甫里的江南古鎮。當時突發一想:高放多才又亢直清節如陸龜蒙,其甪端乎?

古人說,甪端與麒麟相似,同為瑞獸,通四方語言,知遠方之事,能日行一萬八千里,主風調雨順人世安樂。又說,甪端逢盛世明君乃出,丹誠護駕左右。陸龜蒙生于晚唐,遠遠不如盛唐的李白、杜甫、王維、孟浩然他們幸運,也比中唐的白居易、韓愈、柳宗元、劉禹錫命運差遲。其時大唐氣數已然衰頹,大好江山板蕩,即將化為冷煙茂草瓦礫渣土。陸龜蒙偏偏生于此時,難道是魯哀公西巡獵獲麒麟故事的翻版?魯哀公西狩獲麟,孔子作《春秋》至此絕筆,晚唐風雨飄搖,陸龜蒙隱于蘇州甫里漁樵耕讀。在長詩《襲美先輩以龜蒙所獻五百言既蒙見和復示榮唱》里,陸龜蒙曾這樣寫:

歌鳳時不偶,獲麟心益悲。

始嗟吾道窮,竟使空言垂。

他寫的當然是孔子。獲麟之時,夫子以袖遮面,泣涕雨下,唉唉啊啊,咄咄嗟嗟,長嘆吾道窮矣,吾命絕矣。但詩間意味,想來也是陸翁以夫子自喻。他是懷才不遇的。

少年時浪蕩于大別山中,墨水未曾喝得幾口,腳丫子未邁出過縣城,卻無來由地高標自許。唐人詩歌文章,最喜李白,其次愛李賀,一仙一鬼讓我神魂顛倒。李太白說“我本楚狂人”,我亦以楚狂人自居。李長吉說“快走踏清秋”,我也渴望跨騏驥一匹,飛馳大漠胡庭萬里黃沙之上,看燕山月似鉤。于陸龜蒙深切時弊、憂哀眾生、滿紙憤懣疾痛又慈悲心腸的作品,既無切膚體驗更無深刻會意。只喜歡他與皮日休唱和的一首《和襲美春夕酒醒》,尤喜“覺后不知明月上,滿身花影倩人扶”這一句。說到底,我喜的愛的中意的,無關詩歌,只不過是自己的輕薄。誰人少年不輕薄呢,想來也算不得污點。

后來馬齒日增,經過了一些世事,也略略瀏覽過古今一些文章,回過頭再來讀陸龜蒙,以為其詩歌文章寄意遙深,遠接《詩》《書》文風、三代文骨,《記稻鼠》《野廟碑》《彼農二章》《雜諷九首》《江湖散人歌》《南涇漁父》諸篇什,詩人作刺,尤見質直剴切。

《野廟碑》里,陸龜蒙說,他所生活的那個時代,甌越之間人民喜事鬼神,山頂水濱到處都是淫祠。那廟里頭威嚴的、勇毅的、容艷的、白晰的所謂將軍、郎、姥、姑,原是土人用木頭削的,用泥巴塑的,用石頭鑿的,本無靈異。后來土人又遍栽松柏,蔦蘿纏繞其上,鴟鸮借居其間,于是那大廟小宇叢雜怪狀萬端,儼然鬼神道場,成為可怖可畏之地。土人于是又爭相殺豬宰牛沽酒備茶,祭祀之以求保佑。所謂“甿作之,甿怖之,走畏恐后”,如吾鄉人說的,“自黑自”,自己嚇唬自己。甫里先生所說的將、郎、姥、姑,實是大唐季世那些貪官污吏的寫生。借他人的酒澆自己的塊壘,其中有深意存焉。

一個人鑒賞文章的眼光,的確是與讀書多少、行路長短、識見深淺緊密相關的。悟得陸翁詩歌文章之好,須到一定年紀。

世上流傳的一幅陸翁畫像,和清風亭中的塑像大有差別。畫像上的陸龜蒙,婆娑一老耳,面相清瘦表情恬淡,頭戴圓頂竹斗笠,外穿一件黃長袍,內著一領墨綠衫,右手持一根細魚竿,左腕明顯往左撇。其形象,估計是他從白蓮寺別業從容出門,往太湖鼓枻作煙波釣徒時,與家人道別的模樣,也恰好與張志和《漁歌子》里的西塞山處士契合。其自況文章《甫里先生傳》云:“或寒暑得中,體佳無事時,則乘小舟,設蓬席,赍一束書、茶灶、筆床、釣具、棹船郎而已。”這是他憤世嫉俗的另一面:江湖散人,天隨子。江湖那么闊大,且隨水天去,飄飄蕩蕩自在悠游作一個世外人。因而他又有極盡逍遙適情悅性的詩歌文章,《憶白菊》《白蓮》《冬柳》《奉和襲美太湖詩二十首》《樵人十詠》,以及《相和歌辭?江南曲》《漁具詩》《五歌》《四明山詩》《雜歌謠詞》諸同題組章。他是以隱者自居的,《新唐書》也將其置于“隱逸”一類。自陶淵明以來,歷代肥遁山林水湄的大哲大賢大儒大才,大多也像五柳先生,有著判若云泥的兩面性:前胸金剛怒目,后背菩薩低眉。

我喜歡清風亭中端方四正的陸龜蒙,也喜歡流傳畫像中和樂平易的陸龜蒙,喜歡釣魚喝茶讀書寫文章的陸龜蒙,也喜歡扶犁而耕的陸龜蒙。當年,杜甫在湘江之南逢李龜年,大喜過望,作詩以記之,詩中的李龜年只有一個。庚子白露時節,我在江南逢陸龜蒙,陸龜蒙卻有四個。

身為農人之子,于這四個陸龜蒙,我最感親切的,自然是“躬負畚鍤,率耕夫以為具”的陸龜蒙,像家鄉父老一樣的陸龜蒙。這個躬耕隴畝的陸龜蒙,還寫了著名的農書《耒耜經》,為江東曲轅犁等農具作傳。

在保圣寺附近的萬盛米行里,見到一幅江東曲轅犁圖片,上面詳細標注了一張犁十一個構件的名稱。從圖片上看,江東曲轅犁與吾鄉皖西南的犁,形狀和結構都是相同的,只是吾鄉的犁轅要短不少。據說,中國的犁最初出現于中原,原是直轅,因為北方土地平曠,直轅易于操控,也省氣力。在各地的大禹廟中,常常能看見禹王雕像,或立或坐,均手持耒耜腳踏大地。那耒耜是木頭所制,像一個鏟子,耒即柄,柄上安有一根短橫梁,方便手握操作,耜即鏟,用于翻挖土地播種谷物。禹王所持的耒耜,應當就是犁的雛形。后來演變成直轅犁,再傳到南方水稻主產區,為適應水田深耕細作,被南方人改造成曲轅犁。

關于曲轅犁各部件的名稱和作用,陸龜蒙在《耒耜經》中寫得明明白白,對照那張圖,我一一辨識犁鏵、犁壁、犁底、犁箭、犁轅、犁評、犁建、犁梢、犁盤和壓镵、策額,心里愧意頓生。自小生長在農家,見過無數次鄉人耕田的場面,多次打量過犁,偶爾也幫祖父扛過犁,卻不知一張犁有如此之多的講究和學問,也搞不清各部件的稱謂。只記得,每年春耕前幾天,接犁頭的師傅就挑著家什,進村挨家挨戶接犁頭。那犁頭也就是犁鏵,上次春耕時用鈍了用短了,又上了銹,要重新接上一截,并打磨鋒利。也從不忘記祖父耕作的場面:一頭老水牛拖著犁,犁的后面跟著祖父,他一手牽著韁繩捏著竹枝,一手扶著犁梢,嘴里不停地喊著“撇、趁溝走、哇”,指揮牛往左拐,沿著犁溝走,以及暫停。老農與老牛以及老犁協調一致,白生生的犁鏵深深扎入田中,田泥一浪一浪地翻過來,泥的腥氣或者說芳香隨風飄散村落中。那時候,我常端著木臉盆跟在祖父后面撿泥鰍,狡猾的它們被犁鏵翻出來,露出肥白的肚皮,一抓一個準。

出身農家,我卻從未耕過田。從小接受的教訓,即是念書、考學、離開農村,不用跟在牛屁股后面討生活,后來終于如愿以償。手不沾泥快三十年了,再讀《耒耜經》,以為自己四體不勤就像陸龜蒙所說的禽獸。

《新唐書·隱逸傳》有陸龜蒙小傳,提到其遠祖,東吳孫權麾下的郁林太守、偏將軍陸績,并言及陸績“郁林石”清廉之典。江東陸氏世為旺族,陸遜而下,顯宦名流輩出。身為名門之后,陸龜蒙握瑜懷瑾揚其家風,以清風亮節和詩詞文章名世,舉進士屢屢不第,為人作幕僚,仕宦不稱意即拂衣而去,隱居甫里半耕半讀。他的讀是真讀,他的耕也是真耕。《新唐書》和《甫里先生傳》說他有田數百畝,地數畝,牛十頭,耕夫十余人,房屋三十間,算起來是個地方大戶,卻因為田地都在低洼之地,常遭水患,倉稟無升斗蓄積,因而經常挨餓。于是他親率耕夫筑起堤壩,在田間勤苦勞作,自此衣食無憂。然后有閑心閑情散淡于長江太湖之上,作涪翁、漁父、江上丈人一流人物。說起來,陸龜蒙比前輩陶淵明要快活多了。陶淵明剛剛掛印歸隱時家境也是殷實的,后來屢遭變故,家道中落以至饑寒交迫。而陸龜蒙料理了家中事田地事,攻書,寫詩,作文章,垂釣,品茗,斗鴨,與野老閑話,在連皇帝老兒也滴口水的富麗江南,真正地高隱小鎮以終天年,其行跡甚可艷羨也。他的性情也是極清高的,自謂“不喜與俗人交,雖詣門不得見也。不置車馬,不務慶吊。內外姻黨,伏臘喪祭,未嘗及時往。”又說,“性狷急,遇事發作,輒不含忍。尋復悔之,屢改不能矣。”遺世而獨立,說的就是他這種人吧。

那天離開墓園時,想起魯迅先生在《小品文的危機》中評價皮日休和陸龜蒙,稱《皮子文藪》和《笠澤叢書》中的小品文,雖是“小擺設”,卻并沒有忘記天下,正是一塌糊涂的泥塘里的光彩和鋒芒。回頭一望,陸龜蒙的墓在正午的陽光下熠熠生輝,真的在放射著光彩和鋒芒。

江南好,江南有陸龜蒙。


春鮮記


夜雨剪春韭,晨風剪春韭,母親每隔三兩日也去園中剪春韭。剪一片留一片,輪流剪,韭菜比男人的胡子長得快多了。她巡視菜園子,目光沉著腳步勇毅,像明清水墨名手面對鋪展開來的素絹白宣,像春狩路上的王。初生的韭菜綠意盈目,極嫩,怕疼,手指挨上去也會留下傷害的痕跡。

新韭雞蛋湯,七分綠一分黃一分白,還有一分清虛,是碗中美色。清甜柔軟芬香,調和腑臟,也是人間美味。每次下箸前必先躊躇數秒,想到山鬼的發絲。屈大夫《九歌》里的山鬼,似鬼女,似妖女,似巫女,也似山川神女,身披薜荔腰束松蘿,縱躍頑皮于荊楚渾茫的大山之間,一睇一笑傾城傾國,見者無不丟魂。食春韭亦如是。食春韭者神秀骨澈,魂不附體,否則滾圓一飽,必是人間碌碌蠢物。

南朝宋齊時期的周颙,當時江表一流人物也。《南史》本傳說周颙其人:“音辭辯麗,出言不窮,宮商朱紫,發口成句,泛涉百家,長于佛理,著《三宗論》。”這樣的人物,魏晉六朝一抓一把,并不算特別穎異。他在鐘山之西筑別業,料理了官家事,余暇逍遙獨處其中,摒棄葷腥只吃蔬食,因之有名于當時。衛將軍王儉問:“卿山中何所食?”答:“赤米白鹽,綠葵紫蓼。”文惠太子問:“菜食何味最勝?”答:“春初早韭,秋末晚菘。”

春初早韭秋末晚菘,亦我所鐘愛也。韭有逸氣,食之可以登仙;菘有靜氣,食之可以成佛。

仙與佛,一個是海外事,一個是世外事,都不問人間事。我讀古書多年,先秦誠樸文章和青史之外,尤好佛老,好金簡玉字內典經藏,乃至傳奇、話本、筆記、南戲、雜劇、碑帖、畫論、書論,深厭高頭講章,算得是墮入野狐禪。前人論畫藝,說誤入歧途者,學道入魔,野狐惑世。又說,取荒率之景,寫蒼茫之思。我學儒不成,反成野狐,見至圣亞圣的高頭講章即心塞腰軟,于荒率蒼茫倒是略有領略。

想起紀曉嵐在《閱微草堂筆記·灤陽消夏錄一》里嘲諷自詡通儒的老學究:老學究途中遇鬼吏,乃其亡友,正往南村勾人生魂。于是同路而行,見一破屋,鬼說這是文士之廬,理由是破屋之上有七八尺高的光芒,系文士所讀之書于睡夢中自然散發。學究問:“我讀書一生,睡中光芒當幾許?”鬼囁嚅良久曰:“昨過君塾,君方晝寢,見君胸中高頭講章一部,墨卷五六百篇,經文七八十篇,策略三四十篇,字字化為黑煙,籠罩屋上,諸生誦讀之聲,如在濃云密霧中,實未見光芒,不敢妄語。”學究怒斥之,鬼大笑而去。

狐鬼雖野,卻有情有趣,不似老學究一身腐鼠氣。話又說回來,書讀到老學究的層次,又豈是容易?十九歲時深夜在大山中騎摩托車疾行,燈前忽然閃現一只火紅狐貍,美麗不可方物,它掉頭看過來,眼眸如秋波宛轉,然后翩翩隱入深林之中。

春日山鮮里,香椿芽也是野狐禪。

昨夜與諸友會飲,席上有椿芽。店家洗凈,焯水,鹽漬,以小磨麻油淋之,青桿紫葉,一脆一綿,鮮活淋漓如在枝頭,眾人食之如風掃云。香椿樹一名春陽樹,食椿芽如納春陽于口中,陡覺腹中春氣蕩漾,春風蕩漾,春色蕩漾。千幸萬幸,幸好不是春心蕩漾。人至四十余,春心蕩不得也,也蕩不起來。按佛家五辛之說,香椿雖非蔥、蒜、韭、藠、阿魏,但其高香濃味蝕人腦腸,也當入五辛之列。想到這一點,趕緊飲白酒一盞,以毒攻毒。人說常讀《金瓶梅》可戒色,飲白酒照理也可以洗腸胃。

故園院墻外曾有香椿一株,祖父半百之年手所親植。先是與我比肩,后來一春高過一春,漸漸高過院墻高過屋檐,樹冠長到云層里去了。幼年時我常在樹下小解,也算做過貢獻。近些年讀學者文章,常見后記里注曰:某某對此文亦有貢獻。不禁竊笑,憶起當年滴灌椿樹了。

家人不吃香椿,受不了那濃郁的氣味,只有我和小妹年年去采,是解饞,也是好玩。后來要用鉤子去鉤,要爬梯子上樹,再后來只有望樹興嘆的份。祖父日日老,終于在一個水稻初分蘗的清晨駕鶴西去,他的陰宅就在屋后邊,與椿樹相望。椿樹日日長,枝葉婆娑如巨柄大傘,從不見衰更不見老。椿本壽木,莊子《逍遙游》說:“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歲為春,八千歲為秋,此大年也。”但壽則多辱,人如此,樹也如此。幾十年里,它身上傷痕累累,流出樹膠,裸露數十個節疤,有一天它終于因為長得太高,危及房屋安全,被叔父和幾個堂兄弟轟然伐倒。正月初六那一天我去叔父家吃飯,看見躺在地上截成數段足有一抱粗的枯樹,當年祖父植樹的情景歷歷來到眼前,念及樹倒人亡,人琴俱杳,忽覺人世空茫如深山寒寺。

祖父暮年,遇事最喜歡說的一句話是:“人要平平而過。”這是他的人生經驗,也是人生智慧。但當時我尚是血氣少年,聽了頗不以為然,以為人生在世,當披堅執銳,至少也應當折沖樽俎。后來,飄蕩江湖久了,才深味其中有至理。

至理是大味,大味不過是素,不過是淡。平常人,百姓家,平平而過最好,和和美美最好。

椿樹已倒,萱草卻是年年綠年年開黃花的。春色漸深了,繁花將盡,不知山上的萱草開花了沒有。通常,春采到第二茬的時候,我家茶園附近溝谷中的萱草花也一片燦爛。

椿萱并茂,這四個字古人常常請書家寫了刻在匾上,高懸于堂軒的門額。椿指代父親,萱代表母親,喻意雙親健在,也是為雙親祈福。古人又植椿樹于門前,種萱草于庭中,觀賞寄意之外,也可做平常人家的菜肴,椿芽可食,萱草也即金針、黃花菜,古人又名之為諼草,它的花也可食。但其鮮花有微毒,必先焯過水,才可入肴。所謂諼,意為忘記,新鮮的萱草花據說致幻,食之可以忘憂。不過誰敢以性命相試呢?為一口吃的送命,豈不是天大的笑話。約摸四五歲的時候,鄉間有人吃河豚致死,鄉人嘆惜之余,又多在背后罵此人該死。

吾鄉河流中,早先似是有河豚的,但我沒有見過。印象深刻的是河豚劇毒,不能吃,當然這是吃死了人的緣故。古人說河豚之毒,在腹、在子、在目、在精、在脊血,而肉脂甚鮮美。蔞蒿生,蘆芽長,正是河豚上市時,河豚也是春鮮,但我至今不曾吃過。也并不嘴饞,肉食者未必鄙陋,葷腥吃多了則必定腦滿腸肥。何況,經過了非典,又經歷了新冠肺炎,如今我連吃家養的動物都心有余悸。里爾克說:“我們只是路過萬物,像一陣風吹過。萬物對我們緘默,仿佛有一種默契,也許視我們半是恥辱,半是難以言喻的希望。”我以為,這是他在替被傷害的萬物代言。

我要留著清晰的頭腦讀書寫文章,期望如紀曉嵐所言,在睡夢中,胸中所讀之書,字字皆吐光芒,自百竅而出,其狀縹緲繽紛,爛如錦繡,還是多吃蔬食少食魚肉為妙。

譬如野芹。

殘冬未盡,雪仍在飛,春天尚在半途中,溪邊的水芹已然叢叢簇簇了,是最初的春意,好看極了,好看得讓人愛憐,甚至生發悲憫之心。昨年歲末在京郊聽文學課,方家說,偉大的作家和作品都有悲憫之心,哪怕是寫罪大惡極的混蛋,寫人間板蕩時的復雜人性,筆下也有數念慈悲,也寄予深切的同情和希望。當時正值黃昏,順義縣后沙峪鎮暮色如墨,聽了此語心中豁然敞亮。回頭思索古今中外經典作品,誠然如是。

昊天最具悲憫心,可憐他的子民冬春之交無所食,賜以百千香草嘉卉,水芹是其一。

芹菜新生,嬌滴滴,碧色古艷,可加豆腐丁或者千張絲作湯。湯名碧澗羹,這個名字系杜甫所取,他的詩《陪鄭廣文游何將軍山林》里有這樣的句子:“鮮鯽銀絲膾,香芹碧澗羹。”湯色如碧澗,也就是像深山里的一澗綠水,其中的豆腐丁或千張絲如白色小舟隨水沉浮飄蕩,是很賞心悅目的,味道更是爽滑清芬。吃到肚子里,腹中似有草木竹石,有縱橫山川,有瀟瀟春雨。當然必須要用水生野芹來做,若是用大棚里相貌孔武的芹菜,做出來的湯不過是一鍋粗狠的木纖維,吃到嘴里木渣渣的。

往年多暇日也多閑情,新芹才生兩寸,我即提籃去門前溪中采芹。“觱沸檻泉,言采其芹。”《詩經》里的先民,把最平素的日子過成了歌詩與圖畫,非但詩歌是后世之師,其生活態度更是今人模范。獨自在溪邊采芹時,心間淡白如山霧,又青綠如野芹,自以為一身蕭然古意,若是換上葛服藤衣,似也可以冒充漁樵煙客。

這兩年懶散了,或者是忙于“和尚攆道士”的無謂事,在故園待的時間少了,溪邊更是去得少。倒是母親知道我喜食芹菜,年年春天去采芹,做湯或者芹菜肉絲,一直吃到五月鳴蜩時候。野生的芹菜與自家腌的臘肉,切段切絲,如鄉語所言:“紅配綠,看不足。”芹香與肉香,似涇渭之水,又相互提攜相互映照,夾幾筷子放在白米飯頭上,還未下肚,口齒已津津然。菜湯泡鍋巴,更是絕味。捧著老海碗坐在臺階上埋頭吃,筷子把碗扒得丁當響,春陽如小手癢癢撓人背,院中桃李花紛紛然,蝴蝶蜜蜂也紛紛然。人間真是清美。

塵世多紛擾,清靜和美并不易得。就像寫文章,寫到跌宕恣縱風流自喜很難,寫到平白深遠文瘦氣腴尤其不易。

近歲常常夢見青年時讀書寫作的自己。有兩三年,逢節假日,我端坐在故居木窗下,面對一山松和一坡竹日以繼夜讀讀寫寫。嵌著薄玻璃的寫字臺上,只有一摞書,一支藍芯圓珠筆,一疊畫著紅線藍線的稿紙。寫作就是修行,這是我多年以后才領悟到的,當時只是盲目的虔誠。一篇千余字的文章,總要重寫七八遍,以至晚上睡覺前能完整背誦下來,大腦皮層過度興奮,往往一夜不眠,只有星星、月亮、松濤、竹風以及門前的溪流伴我。書和文章為友,松竹流水星月為朋,不覺得孤單,也不覺得一定需要有一個女友來紅袖添香。在初春的子夜里,我甚至能聽到筍子拱動泥土的聲音。

于是第二天起個大早,扛一把鋤頭去竹林中找筍子。春初竹林中的筍子,都是長不成竹子的冬筍,是一味上等山鮮。照著有縱橫兩條裂紋且稍稍隆起的泥土挖下去,一般都能挖到一只,臥在土壤中溫順如一只小黃貓。剝去筍衣,尖而潔白,靠近竹根處有幾圈點狀紫色紋路,有些像戴在潔白脖子上的紫金項鏈,三五只可做得一碗。一般是切絲或者切片,與臘肉同炒或同烹,尤其是用來煨紅泥小火鍋,其鮮香幾乎要索人命。當時妹妹已經出嫁,父母不論晨昏常年在田地里勞做,我上著一個輕松的班,于是責無旁貸做了好幾年大廚。我自五六歲學燒飯做菜,不敢吹噓自己的廚藝,但有誠篤家風。父母秉性忠厚,做的菜也忠厚,玩不來花樣,幾十年做同一道菜,同樣油鹽同樣切法同樣火候,也同樣風味同樣好吃。有一天讀晉人王珣《伯遠帖》,見乾隆皇帝御題此帖,中有“繭紙家風,信堪并美”之語,很自然想到父母和他們做的菜,以為也當得這八個字。

食竹令人遠。半月前,同在岳西的作家黃亞明兄賞飯,桌上有筍煨豬蹄膀,筍切得細如縫衣針,肉煨得軟如泥,湯煮得濃白似夏天的棉朵云。喝酒吃筍,吃得多喝得也不少,卻不覺得醉也不覺得脹,到佳處,飄飄然如在竹林中聽雨,又仿佛覺得腹中有萬千錦繡文章呼之欲出。一直以為吃吃喝喝不過是俗事,那天吃相雖然饕餮,倒是吃出了風雅。《世說新語》里說嵇康,其為人“巖巖若孤松之獨立”,其醉狀“巍峨若玉山之將崩”,這般食事風雅,非我所能效仿,也并不是很傾慕。即使在那樣一些寬容的時代,魏晉六朝名士的命運也多如紙薄,不如真正老于泉林不問朝堂的隱士,得善始也得善終。

吾鄉泉林古來有幽致,今世亦有隱士。初春隱者,一是茶,一是蕈。

明前茶是春鮮,更是山中尤物,量少價昂。春天的松蕈尤其難得,翻幾座山也找不到幾只。但自食尤物屬非分、暴殄,當寄遠人。遠人品來,眼里當有青山綠水,胸中也當有青綠山水。


(選自《安徽作家》2023年第2期)






作者簡介



儲勁松,安徽岳西人,中國作協會員,岳西縣文聯主席,安慶市作協主席。作品見于《中國作家》《青年文學》《天涯》《山花》《雨花》《散文》等。著有《黑夜筆記》《雪夜閑書》《書魚記:漫談中國志怪小說·野史與其他》《草木樸素》《在江湖與廟堂之間——貶謫中的宋代文人》等。
主站蜘蛛池模板: 秦老头大战秦丽娟无删节| 国产女人18毛片水| 国产乱人视频在线播放| 亚洲电影免费看| A∨变态另类天堂无码专区| 青草青草久热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深夜福利一区二区| 性欧美18-19sex性高清播放| 国产aⅴ激情无码久久|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电影| 99国产精品免费视频观看| 精品国产午夜肉伦伦影院| 欧美综合区自拍亚洲综合图区| 成人H动漫精品一区二区| 国产凌凌漆国语| 乱妇乱女熟妇熟女网站| 538在线视频| 污视频免费在线观看网站| 女人18毛片a级毛片| 亚洲色成人www永久网站| 一二三四在线播放免费视频中国 | 天海翼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伊人久久精品亚洲午夜| 99热精品久久只有精品| 欧美日韩在线视频专区免费| 国产精品不卡高清在线观看| 免费a级毛视频| 一区二区三区欧美在线| 玖玖资源站无码专区| 国产色司机在线视频免费观看| 你懂的视频在线| 91久久亚洲国产成人精品性色| 激情久久av一区av二区av三区 | 久久精品a亚洲国产v高清不卡| 6080午夜一级毛片免费看6080夜福利 | 久久人人爽人人爽人人片dvd | 立即播放免费毛片一级|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影院一蜜桃| 人妻少妇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一本伊大人香蕉高清在线观看| 精品水蜜桃久久久久久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