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6日,由農業農村部農村社會事業促進司、中國文聯國內聯絡部主辦,中國農業電影電視中心、省農業農村廳、省文聯、池州市政府承辦的“愛中華 愛家鄉”2025中國農民詩會從這里出發暨第十屆杏花村文化旅游節在池州啟動。農業農村部農村社會事業促進司司長唐珂,中國農業電影電視中心黨委書記、主任寧啟文,省農業農村廳黨組書記、廳長汪學軍,省文聯黨組成員、主席、書記處書記、省作協主席陳先發,池州市委副書記、市長賀東等出席啟動儀式。
此次活動以“大地流彩 詩韻和美”為主題,設置《池州有美景》《池州有美味》《池州有“美”人》《池州有美物》四個篇章,旨在通過詩歌這一藝術形式展現我市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優美的自然景觀和“三農”發展成果,促進招商引資、品牌推廣和區域合作。當天,由農民藝術家、鄉土文化人才以及各方面志愿工作者組成的大地流彩鄉情藝術團走進九華鄉老田村,與當地村民交流互動,深入挖掘詩城池州文化基因密碼,展示新時代“三農”建設風采與和美鄉村的嶄新風貌。
大地流彩鄉音起,詩唱新篇歌如潮,這是一場詩歌的盛宴。來自全國各地熱愛詩歌、情系鄉村的人們共聚于此,以詩歌為媒、文旅為徑,在人文薈萃、山水相依、徽風皖韻、杏花煙雨的貴池尋找“詩和遠方”,彰顯“詩城、詩村、詩山、詩河”的歷史文化底蘊和“三農”發展成果,讓更多的人感受豐收之樂、鄉村之美、農業之重。
活動還未開始,場中便已彌漫著池州特色美食的香氣,勾著人的腳步不自覺前往。鍋里面團逐漸金黃,剛出鍋的貴池小粑帶著熱乎氣,被游客們捧在手中品嘗;師傅手中鍋鏟翻飛,烏沙小花生在滾燙的鐵砂里散發著獨特的堅果香;泡上一壺霄坑綠茶,游客們紛紛駐足,在杏花微雨中感受濃厚詩韻。上午9時,一首群眾自編自演、原汁原味的《秋浦歌》開啟詩會的序幕,舞臺上,“杜牧”緩緩走出,一牧童手握短鞭牽著黃牛緊隨其后,生動再現了“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一首首來自耕耘處的詩篇次第登場,《四季池州》《池州有好禮》……以詩之美奏響了景美物美人更美的交響曲;《天涯共此時》《天地龍鱗》等一支支歡快的歌曲,禮贊了鄉村振興中農民對池州這片土地的深厚感情,引發群眾陣陣掌聲。活動還以池州四季之美景,向全國觀眾推介池城好風光;現場烹飪美食,于味蕾之上傳遞池州鮮明特色;發布“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強勢推出系列“池字號”農特好品,在美好的人間煙火中感受池州發展的蓬勃力量。杜牧的一首《清明》詩,讓杏花村為鄉村文化振興提供了傳承和創新的堅實基礎,名山秀水更孕育出燦若群星的亮麗品牌。近年來,池州依托“千載詩人地”的美譽和鄉土資源優勢,引導農民群眾用詩歌禮贊祖國、謳歌時代、贊美家鄉,培育鄉村文化特色品牌,推動文藝活動走進田間地頭,讓詩詞文化走進老百姓日常生活。《一壺老酒》《世界贈予我的》《新時代新農民》……舞臺上,“大衣哥”朱之文、歌手田野、大船哥劉廣局、水果姐李桂芹等眾多明星“大咖”傾情獻唱,首首都是耳熟能詳的曲目,讓現場觀眾著實過了一把癮。來自池州本地的文藝工作者也不遑多讓,紛紛拿出了自己的“拿手絕活”,創新融入了本土的文化特色,將現場氛圍推向了高潮。值得一提的是,池州儺戲、羅城民歌、梅街目連戲、茅坦杜祭茅鐮、烏石手獅舞、里山武術、墩上民間剪紙、元四祭龍等非遺傳承人也登上了此次詩會的舞臺。而臺下,墩上剪紙、池州儺面具等非遺攤位更是吸引了眾多游客駐足,今年10歲的非遺傳承人杜言蹊有模有樣地坐在攤位前,手腕翻轉、剪刀飛舞之間,一張紅紙瞬間變幻出各種精美的圖案,引得現場觀眾不時發出陣陣驚嘆。主會場上精彩紛呈,而杏花村文化旅游區里同樣熱鬧非凡。百余名漢服愛好者身著古裝開啟“金蛇游春”,從東村口步行至十里橋,一幅“人面‘杏’花相映紅”的唯美畫卷徐徐展開。這場涌動的“村詩”,讓村超、村BA、村晚這些欣欣向榮的“村字號”集群又添一位新成員。舉辦本次詩會,旨在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引導農民群眾以詩歌禮贊祖國、謳歌時代、贊美家鄉,讓更多的人感受豐收之樂、鄉村之美、農業之重。今年的中國農民詩會以“出新、出彩、出色”為定位,進一步提升品質和豐富內容,動員更多村民群眾、農民詩人、民間藝人參與進來,打造更高“村字號”文化品牌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