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夏一九二九(組詩)/王太貴
瀏覽量:2039 | 上架時間:2022-11-16
立夏一九二九(組詩)
王太貴
1.
史河上游丁家埠,距我老家七公里
雨水豐沛時,河水可抵達大王廟石階
干旱之年,河床裸露,一條大河的牙齒上
掛著魚蝦、貝殼以及銹跡斑斑的梭鏢
遠方的客人,歡迎您在杜鵑花開時節
從合武高速丁埠出口下,輕車漫步
循著蜿蜒山體和蓓蕾清澈的暗香
貼近一座山的顫栗。浸染土地的鮮血
如今被斑斕花絮,悄悄搬運到空中
滿山錦繡,紅綠交織的風暴里
熬過漫漫長夜的冬筍,終于破土而出
2.
我爺爺生前種桂花,也種芍藥
桂花種在菜畦四周,芍藥種在
高高的云端下面。而張家的葡萄,從丁家埠
栽到云南楚雄。更多鋪天蓋地的茶園和桑園
點綴在房前屋后,滿目翠滴滴的園子
讓鄉村振興的道路,充滿詩情畫意
而九十多年前,這片土地長出的農作物
卻是極少數人的專屬,農民們辛勞一年
卻食不果腹。春天吃野菜、花兒菜
夏秋吃橡子粉、野麻根,而冬天只能
拖家帶口,四處乞討
3.
夕暉映紅河面,我腳踏的廟前石階
歲月從來沒有沉睡。幾桿槍,斜靠在土墻上
扣動扳機的人,也曾握鋤在烈日下薅草
不用槍和炮,智取大王廟,三炷香的時間
一場兵運農運結合的好戲,唱響鄂豫皖
馬牧南山,而硝煙還在這首詩里來回穿插
風拂過鐮刀,風就有支離破碎的想法
云擦過錘子,云就舒展出戰斗的音符
4.
我偏愛史河中,一朵被巖石收藏的浪花
影子在那里,傷口也在那里,號子聲中
舟楫恪守的路線,回蕩著民歌和星辰
毛竹、桑麻、茶葉、靈芝、天麻……取天時地利之景
板栗、拐棗、葡萄、水蜜桃……取日照光合之景
周維炯、徐其虛、漆德瑋、肖方……取地靈人杰之景
八段錦多優美,他們移步換影,真戲假演
酒為道具,并把槍彈掛在正屋墻上
場景令人驚嘆:站崗、吹哨、敬酒和猜拳
酒令釋放信號,祈求平安發財的祭廟
被窮苦的人包圍,從此翻身做主人
5.
五十畝果園,這是丁埠村回灣組村民胡志權
最甜蜜的財富。三十畝種葡萄,二十畝
種水蜜桃。前半生清苦的他,注定苦盡甘來
而幾年前,他家還是建檔立卡貧困戶
依托立夏節起義紅色資源,丁埠村注冊了
“立夏源”商標,積極引入社會資金
成功打造“振興有禮”農產品禮包
胡志權的水果銷量如芝麻開花,逐年攀升
當車子從高速路口駛出,難以想象這
種滿車厘子、秋月梨和冬桃的溝溝坡坡
就是當年紅軍游擊戰斗過的地方
那些為紅軍織布做衣,納底做鞋的人
他們的后代,成了這片土地最幸福的主人
6.
這是一塊注定與酒有淵源的土地
團丁們灌醉了,但周維炯卻異常清醒
團總的酒碗大呀,這次給他斟滿的
不是美酒,而是人民的深仇大恨
杯酒等于武器,每一滴都沒有浪費
不放一槍一彈,民團三十多人全部起義
晴天霹靂,山旮旯里誕生了中國工農紅軍
第十一軍三十二師。并不是所有的酒
都適合用詩句來表達,看漫卷的紅旗
攪動酒杯中的瓊漿,歷史的天空中
立夏夜的星星,永遠閃爍著鮮紅的光澤
7.
壬寅清明,王氏宗親商議續譜
族人發來二十余人名單,白紙黑字上:
王崇堯,王崇舜,王崇仁,王崇建
王益昌,王耀昌,王剛昌,王勛昌
王延昌,王烈昌,王全昌,王德昌
王甫昌,王永久,王永和,王永道……
列祖列宗,在1929年紛紛參軍參戰
吃橡渣和觀音土,繳租種押金的有他們
手持長矛和鋤頭,在南溪火星廟集會的有他們
在堵擊反動民團的瘋狂進攻中
運彈藥、送糧食和抬彩號的有他們
高唱“叫聲農友們,你呀你來聽
共產黨來了救窮人,農友翻了身”的有他們
從立夏節起義出發,他們輾轉大別山
并踏上長征的迢迢征途。我在此處的省略
不是忘卻,是無言的哀悼
8.
每年有近三十萬人來紀念館參觀學習
我的表姐既講解紅色文化,也直播帶貨
丁埠1929純糧酒,散發著陳年的濃郁酒香
六千平米養蠶大棚,已讓第一批春蠶
織出璀璨的日子。古民居煥發出民宿新活力
好一陣八月桂花遍地開,好一派大好河山
紅綠融合發展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
這里,沒有缺席者,更沒有忘卻者
看那昂揚的雕塑,應允了多少希冀的目光
旗幟飄揚,青筋畢現的手臂,握緊民族的希望